您的位置:首页 >深度观点 >

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检测语文试题 聚焦

2023-04-11 08:56:43    来源:柳栖士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资料图】

材料一

唐宋时期,不少诗人对诗歌写作行为本身进行观照,并将其呈现在诗歌文本中——诗歌写作行为本身成了被书写的对象。在陈与义、陆游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对于诗歌写作本身更细致、频繁的书写,“题诗”“成诗”“寻诗”“哦诗”等有关诗歌写作的表达大量出现,有意寻诗、出声吟哦的诗人形象也越发明晰,这表明:宋诗对诗歌写作本身的呈现更为深细,写作者对自我作为诗人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意识。

“题诗”“成诗”在陈与义的诗中承载了丰富内涵。“鹳鹤忽双起,吾诗还欲成”“洒面风吹作飞雨,老夫诗到此间成“两例清晰展示出外部环境怎样激起了诗人内心的波澜,眼前转瞬即逝的景致如何被诗人捕捉到进而成为诗歌的一部分。而“成诗”的过程往往具有实时性、不可复制性。有道是“有诗还忘记”“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诗人内心感知到的诗意、诗人在语言表达上的疏离,都清晰呈现在诗中。他在《对酒》中的“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同样感叹着自己在语言表达上的窘迫。

诗人也常常自发外出“寻诗”。“柳林横绝野,藜杖去寻诗”(《游八关寺后池上》),诗人专门拄着藜杖寻诗;“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寻诗两绝句》),半夜从酒醉中醒来的诗人特意推开门,在明月乔木中寻诗。场景本身就是诗意的来源,诗人在呈现出诗意产生的特定情境之后便结束了诗篇,不再述说此刻的感受。这类似前引“鹤鹤忽双起,吾诗还欲成”:诗人看似只是记录实时景象,然而诗情恰恰渗透在眼前所见之中,诗歌写作也在此刻完成。不同的是,“寻诗”更能体现寻找、访求的过程性和目的性,在这一表达中,“诗”仿佛成了触手可及的实体;作者自认与读者对何为“诗”有着高度默契,只需呈现特定场景,读者便可心领神会。这种将“诗”客体化的过程,体现出诗歌已成为诗人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的一部分,同时,诗人的主体身份在诗歌中也呈现得愈发明晰。

(摘编自刘晓旭《赋诗与寻诗》)

材料二:

“镜”在中国文化中有复杂的意涵。本文所言“览镜诗”,不是泛指含有“镜”意象的诗,也不是指专门吟咏镜子的诗,而是指书写见镜行为与感想的诗作。览镜诗的关注点,是这个行为本身以及由此引发的人物心理情感。换言之,觉镜诗中,作为物品的镜,只是触发某种心理的媒介,并非诗歌吟咏的重心所在。作者对览镜行为有更充分的自觉,把更多的笔墨着眼于“镜中像”所引起的一系列内心反应和情感状态。审视觉锐诗的姐变脉络,我们可以再次确认中唐至宋代诗学的一脉相承,也能感受到日常化题材在宋代诗人手甲有叉复的艺术表达和更丰赡的文化内涵。宋人的自我形象在览镜诗中得以再造,新的审美趣味随之形成。

由镜中像来认知自我,是人们览镜自照的重要目的。按法国心理学家拉康的“镜像阶段”理论,人们通过观看镜中影像而建立“自我”的观念,并由镜中自我逐渐进入“社会中的我”乃至“理想中的我”。人在镜前凝视,建构对自身形象的认识。“镜中像”与“现实我”存在距离,这就促使照镜人通过想象去完成两者的合一,建构自我形象。诗人照镜,由人而镜,由镜而像,由像返观人,故心有所感。解读览镜诗,是观察作者自我形象建构的有效途径。

试看宋库《因览镜照见衰年状貌有感》:

拂槛清晨念老余,只堪丘壑便悬车。

暗围廓落频移眼,坐况苍华不满梳。

淚绶转惭龟钮印,土膏空负鹤头锄。

人生出处真难决,羡杀贤哉汉二疏。

庠仕宦显达,遣词造句典丽奥博,全诗意脉从“镜中像”指向“现实我”。镜中老态让他联想到现实官场——是致仕退隐,还是不负官位?他内心纠结。宋库没有白居易的乐天顺命,镜中像刺激他要在现实和理想间选择,所以他最后欣羡汉代的疏广、疏受,能主动功成身退。我们可从中提炼出诗人的三层形象:

A“镜中像”——颓然老者(“坐况苍华不满梳”);

B“现实我”—高位在身(“涙绶转惭龟钮印”);

C“理想我”——致仕归田(“羡杀贤哉汉二疏”)。

正是三者间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让作者“难决”,整首诗也因三层形象的复杂关系而充满张力。览镜诗是表达日常生活细节的诗。日常不能径直变为诗,但诗可以表现日常,让日常经验走向美学自觉。宋人将“镜中像”与“现实我”勾连在一起,让“幻象”与“真我”对话,试图超越琐碎凡庸的现实,直指诗人的情感与精神世界。

(摘编自侯体健《幻象与真我:宋代览镜诗》)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与义在《对酒》等诗中感慨诗意受限于语言,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诗情,所以写不出好诗。

B.宋诗中有关“寻诗”的诗句着重叙写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作所为,其场景读来真实可感。

C.宋代览镜诗中的“镜子”不是诗歌的重心,而是抒情的中介,诗人意在抒写镜中人像所激发的思想情感。

D.材料二引用拉康的理论分析我国诗人为何览镜自照,而宋庠诗例的意脉恰恰契合“镜像阶段”理论。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采用总分结构,成诗和寻诗有相似之处,后者更能彰显诗人创作的自觉性。

B.《寻诗两绝句》看似未交代寻诗的结果,其实诗情已生,这正是寻诗之诗的妙处。

C.相比于寒门士子,宋庠这类地位高、通世故的贵族更容易写出意蕴丰富的览镜诗。

D.材料二标题所谓“幻象”主要指镜像,而“真我”则指向诗人的真实境况或情思。

3.下列选项,最能体现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木兰诗》:“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B.刘禹锡《昏镜词》:“昏镜非美金,漠然丧其晶。饰带以纹绣,装匣以琼瑛。”

C.孔平仲《览镜》:“拂拭菱花试一临,貌随年改叹光阴。平生履行无人识,嗟尔顽铜岂照心。”

D.叔本华:“每个人都应该以他人为镜,从这面镜子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缺点、恶行。”

4.李白有诗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论述,对李白的诗句加以分析。(4分)

5.以上两则材料,是我校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课题《宋代诗人 》搜集到的有效文献。请结合材料内容,完成以下任务:

(1)写出该研究课题的完整名称,不超过15个字;((2分)

(2)简要归纳两条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结论。(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黑骏马(节选)

张承志

我骑着马哗哗地趟着流水,马儿自顾自地停下来,在清澈的中流埋头长饮。我抬起头来;顾盼 着四周熟悉又陌生的景色。 二十来年了,伯勒根小河依旧如故。

河湾里和湿润的草地上密密地丛生着绒花雪白的芦荻,大雁在高空鸣叫着,排着变幻不定的队 列。 穿行在苇墙里的骑手有时简直无法前进; 刚刚降落的雁群吵嚷着、欢叫着,芦苇被挤得哗哗乱 响。 大雁们在忙 着安顿一个温暖的窠,它们是不会理睬自然界中那些思虑重重的人的。

我催马踏上了陡峭的河岸,熟悉的景物映入眼帘。这就是我曾生活过的摇篮,我阔别日久的草 原。 哦,故乡,你像梦境里一样青绿迷蒙。 你可知道,你给那些弃你远去的人带来过怎样的痛苦 么?

侧山岗上有一群散开的羊在吃草,我远远看见,那牧羊人正歪在草地上晒太阳。我朝他驰去。

“呃,不认识的好朋友,你好。呃,好漂亮的黑马哟!”他斜着眼睛,瞟着我的黑马。

“您好。这马么,跑得还不坏——是公社借给我的。”我随口应酬着。

“呃,当然是公社借你的——我认识它。嗯,这是钢嘎·哈拉。错不了,去年它在赛马会上跑过 第一。 公社把最有名的马借给你啦。 ”

钢嘎·哈拉!像是一个炸雷在我眼前轰响,我双眼晕眩,险些栽下马来。但我还是沉住了气。 我下了马,坐在他旁边,递给他一支烟。

哦,钢嘎·哈拉!

我注视着这匹骨架高大、脚踝细直、宽宽的前胸凸隆着块块肌键的黑马。阳光下,它的毛皮像 黑缎子一样闪闪发光。 我的小黑马驹,我的黑骏马! 我默默地呼唤着它。 我怎么认不出你了呢? 你 是知道的,当你做为一个生命刚刚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也许只有我曾对你怀有过那么热烈的希望。 是我给你取了这个骄做的名字: 钢嘎·哈拉。 你看,十四年过去了。 时光像草原上的风,消失在比 淡蓝的远山和伯勒根河源更远的大地尽头。 我一去九年,从牧人变成了畜牧厅的科学工作者; 你呢, 成了名扬远近的骏马之星。 你好吗? 我的小伙伴? 你能告诉我她在哪里吗? 我同她别后就两无音 讯,你该明白我是多么惦念着她。 因为我深知她前途的泥泞。 你在摇头? 你在点头? 她——索米娅 在哪儿呢?

“大哥,你是伯勒根生产队的人么?”我问。

“不是。不过,我们住得很近。”

那时,父亲在伯勒根公社当社长。他把我驮在马鞍后面,来到了奶奶家。

“额吉!”他嚷着,“我把白音宝力格交给你啦。他住在公社镇子里已经越学越坏了。最近, 居然偷武装部的枪玩,把天花板打了一个大洞! 我哪有时间管他呢? 整天在牧业队跑。 ”

白头发的奶奶高兴得笑眯了眼。她亲热地把我揽进怀里,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亲得头 皮那儿水滑滑的。 我便劲挣出地油腻的怀抱,慢慢蹭到在一旁文静地喝茶的、一个黑眼睛的小姑娘 旁边。 她望望我,我望望她: 地笑了,我也笑了。

父亲喝足了奶酒,一把扳过我的肩头,“孩子,从你母亲死掉那天,我就一直想找这样一个人 家……你该知道我有多忙。 在这儿长大吧。 好好干,小牛犊。 额吉家没有男子汉,得靠你啦。 要像 那些骑马的男人一样! 懂么? ”

这样,我成了一个帐篷里的孩子。我学会了拾奥,提牛换,哄赶春季里的带羔羊;学会了套上 健牛去芨芨草丛里的井台上拖水; 学会了用自己粗制滥造的小马杆套住当年的马驹子。

当我神气活规地骑在牛背上,驾着木轮车朝远处的水井进发的时候,回头一望,一个骑铁青马 的人正孤零零地从我们家离开。 不知怎么,我心里升起一种战胜父亲尊严的自豪感。 我已经用不着 他来对我发号施令了。 在这片青青的、可爱的原野上,我已经是个独指一面的男子汉。

十四年前我和索米娅都十三岁了。过年的时候,奶奶给我和索米娅都穿上了新皮袍。在这样重 要的节日,我居然和女人家一样,赶着牛车去串门: 而其他有富群人家的孩子,却神气地跨着剪齐 鬃毛的高头大马,随着大人的马队,在飞扬的雪雾中吆喊着,从一个蒙古包驰向另一个蒙古包,唉! 我什么时候才能有匹马呢?

春天,清明前几天的一个夜里,刮了一场天昏地暗的风雪。

第二天清晨,我和索米娅使劲推开被雪封住的木门后,突然看见,在我们包门外站着一匹漆黑 漆黑的马驹子。

我们惊叫着,又牵又抱地把马驹拉进了包内。奶奶连腰带都顾不上系了,她颤巍巍地搂住马驹, 用自己的被子揩干它的身体,然后把袍子解开,紧紧地把小马驹接在坏里。 她说,这黑马驹很可能是 神打发来的。 白音宝力格是好孩子,是神给她的男孩,所以神应该记着给白音宝力格一匹好马。

晚雪尚未化净,山野还是一片斑驳。每天,黑马驹喝了一小桶牛奶以后,常在柔软的草地上挺 直脖颈,轻轻跃起,又缓缓卧下,久久地凝望着山峦和流云。我和索米娅则扔下筐,帮它把弄脏的黑皮毛擦净,把歪了的红布护身符挂正,把我们省下来的月饼块、红糖、油果子,一块块地喂给它吃。远处,奶奶飘着一头银发,勤奋地忙碌着。小马驹加入了我们的家,我们四个愉快地生活着。

一天,我们正在巡黑与驹玩呢,奶奶突然米了兴致,她一面挤着奶,一面在情在意地唱起了 一支歌子,那就是《钢嘎·哈拉》(黑骏马)。

她的嗓音嘶哑而高亢,也许是我以前听惯了学校教的那些节奏欢快的几童歌曲吧,这朴直古老 的歌声,使我觉得那么新奇。 索米姬和我对望着,呆呆地听着奶奶自我陶醉的吟唱。 奶奶唱的是一 个哥哥骑着一匹美丽绝伦的黑骏马跋涉追追路程,穿越茫茫草原,去寻找他的妹妹的故事。 神妙的 曲调在我心中唤起的阵阵感动,渐渐化成一匹浑身究如黑锻的、昂首长嘶的骏马,举足,甩景,模 样是那么逼真。

我大喊道:“我要给这匹马取一个响亮的名字!我要叫它‘钢慢·哈拉’!它一定会成为一 匹真正的快马。 我,我要骑着它走遍乌珠穆沁,走遍锡林郭勒,走遍整个草原! ”

索来哑闪着黑黑的眼晴盯着我,“嗯,等你真的走遍了锡林郭勒和全部草原以后,你会像奶奶 唱的那样,骑着你的钢喝,哈拉回到这里,来看看我吗? ”

“当然!”我毫不迟疑地回答。

“呢!喂!”牧羊人推了我一把,“你怎么,生病了吗?朋友,你的气色很不好!”

我猛然一惊,“嗅,没什么,”我回答说,“天气真暖和。”随即,我站起来,拉过铜嘎·哈拉。

(有删改)

【注】《黑骏马》以上世纪七十年代内蒙大草原为背景,描写了蒙古族青年白音宝力格的成长以及他和索米娅的爱情悲剧。此文节选自原著开头部分。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的“芦获大雁图”,视听结合,描写了大雁筑果、芦苇飒飒等景象,以草原的生机欢腾反衬主人公返乡途中内心的忧郁沉重。

B.奶奶歌唱古曲《钢嘎·哈拉》,使作品充满草原文化的气息;歌曲内容暗合主人公的人生经历,预示人物圆满的结局。

C.“滋地一声在我额上亲了一下” “颤巍巍地搂住马驹”等细节生动表现了奶奶这位草原传统女性的仁慈、宽厚与坚韧。

D.“在飞扬的雪雾中吆喊着,从一个蒙古包驰向另一个蒙古包”,既展现出草原特有的地域风情,又表现出寄养在牧民家的白音宝力格内心的自卑。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在叙事时回忆和现实交织,突破了时空限制,将相关联的情节紧密结合在一起,更全面地展示了主人公成长的背景。

B.文中多处采用散文化的笔调来诗化场景,创造出优美的艺术境界,令人回味。如“晚雪尚未化净,山野还是一片班驳”。

C.文中划横线处描写黑骏马的文字,画面感十足,类似电影中的慢镜头,表现出小马驹的悠闲自在以及主人公对它的喜爱之情。

D.本文具有刚健雄浑、豪迈深沉的文化气质,这主要来源于主人公在成长中展现的积极豁达、自信昂扬以及他对草原故土的深情。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黑骏马”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

9.有评论认为,《黑骏马》与《边城》虽然表达风格不同,但都表现了人性美。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的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揖让之节。御能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 节。 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 。数非能 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兵。意!何其烦且劳如是 !然古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式备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 ,于乡有 ,于国有学,于较有师,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 ,几杖有铭,盘杆有 戒。 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项》之乐。 而非其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 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子《乐》。”盖乐者,所以感人之心而使之化,故曰“成 于《乐》”。昔舜命夔典乐,教胄子,曰:“ 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 。”则乐者非独去邪,又所以教其性之偏而纳之中也。故和鸾、佩玉、《雅》《项》琴瑟之音,非其故不去于前,岂虚也哉!

(选自曾巩《相国寺维摩院听琴序》,有删改)

(二)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 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 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 其忧深思 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遣音也; 悲愁感愤,则伯奇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 喜怒哀乐,动人必深。 其能听之以耳,应之以手,取其和者,道其湮郁,写其幽思,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既 A 而 B 学 C 琴 D 于 E 友 F 人 G 受 H 宫 I 声 J 数 K 引 L 久 M 而 N 乐 O 之 P 不 Q 知 R 其 S 疾 T 之 U 在 V 体 W 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布策,即布列算筹。策,是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与“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意思不同。

B.五礼,古代的五种礼制,文中指古代汉族礼仪总称,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与“谨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思相同。

D.度,在本文指“标准、限度”;与“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度”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折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端论述古学者在学六艺时并非只关注其一,而是注重多方交融,如在学习礼乐中学习射御等。

B.材料一中先贤们的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条,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

C.材料一题为“听琴”,作者化实为虚,着眼于义理之阐述,语言质朴自然,可谓别开生面之作。

D.材料二中,欧阳修开头描述自己以琴养心疗疾的经历,又运用比喻和联想,把抽象的琴声描绘得可亲可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

(1)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通其意。(4分)

(2)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4分)

14.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两人的观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6题。

感天动地窦娥冤(第四折节选)

相关前情:窦天章问蔡婆,你六十开外的人了,家中有钱,为何嫁了老张又谋害他?蔡婆回答不曾许他。窦天章弄明原委后说,你那媳妇就不该招认药死公公了。窦娥鬼魂于是上前说明: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咱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

[梅花酒] 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 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 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 示天灾。 咱誓愿委实大。

[收江南] 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娇姿弱体闭泉台,早三 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

[鸳鸯煞尾] 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部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嘱咐你 爹爹,收养我奶奶。 可怜他无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 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 我窦娥 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

注:第四折是全剧的结局,写窦天章考取功名后,做了提刑肃政廉访使,出使楚州。窦娥的魂魄托 梦给父亲诉说冤情,窦天章重新复查此案,为窦娥平反冤案。

15.下面对曲子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梅花酒]里,窦娥剖白自己屈招的原因,讲明曾经抱有“覆勘”幻想,将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吏治。

B.[收江南]把俗谚的“有理无钱莫进来”改成“就中无个不冤哉”,将窦娥的陈情申诉升华到新的高度,加大了对元代黑暗现实的针砭力度。

C.[鸳鸯煞尾]中作者借窦娥之口表达了变革现实、改造吏治的愿望,并开出了疗救的药方:杀尽贪官污吏,与天子分忧,为万民除害。

D.[鸳鸯煞尾]和第三折中的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 都表现出窦娥刚强不屈的反抗精神和善良孝顺的高尚品格。

16.王国维说:“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请结合所选《窦娥冤》第四折节选的内容,简要分析“自然”是如何体现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静女》中“ , ”两句写不是茅草自身美,而是因爱人送的才美,这是对恋人赠物的“爱屋及乌”式的反应。

(2)武汉大学校训“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中的“自强”二字,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弘毅”则出自《论语》的“ , ”。

(3)2023年是中国农历癸卯年,生肖属兔。“兔”这一形象多次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口袋公园, 就是占地面积少、规模小的城市开放空间,也称袖珍公园。一些形 状不规则的土地“边角料”,经过精心设计,焕发活力,引得周边居民 ,成为公众日常 活动的开放空间。 口袋公园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城市绿地分布不均的不足,既实现了土地资源的精 细化利用,又有效激发了社区活力。

口袋公园注意营造充满人情味的绿色空间,贴近人们的生活。对于工作繁忙的白领阶层来说, 午休时间能在工作区附近的口袋公园中喝杯咖啡或简单小憩,也是一种很好的精神放松的方式。 作 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毛细血管”,口袋公园无疑是城市居民精神上的一片绿洲。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下面是某城市“儿童游戏”主题口袋公园建造的初步构思框架,请你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逻辑合理,表述准确,不超过70个字。(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复兴中学记者团计划在校刊上推出一篇以“快时代的读 书文化”为主题的访谈录。 以下是学生记者对某出版社主编的采访实录。

记者: ①

主编:我借用英国社会学家弗兰克·富里迪的观点来回答这个提问吧。他曾在著作《阅读的力量: 从苏格拉底到推特》中说,在这个深度阅读日渐消亡的时代,即便部分书籍沦为消遣娱乐的 媒介或技能培训的工具,书籍在心智塑造、思想情感交流以及知识传播方面仍然具有永恒的 价值,进而有助于在社会层面塑造共同的价值观,实现文明的代际传递。

记者:您如何看待当今读者在阅读偏好上的变化?

主编:快时代的人们更领向于轻阅读和碎片式阅读,功能性文盲(缺少探究习惯和自我批判能力的 读者)越来越多。但人性中自有对知性完善(追求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和智性完满(追求对人生的整全性理解)的渴求,与娱乐性书籍相比,非娱乐性书藉可以更好地满足人们这种向上向善的渴求。所以我一直相信,无论世界如何浮躁喧嚣, ② ,这些读者的阅读偏好代表了这个时代饱满深沉的思想内涵。

记者:近几年图书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现象,像有声书、视频荐书等。 ③

主编:制作优质的有声书和视频荐书都是功德无量之举,都有助于营造健康的阅读氛围。前者让快 时代的人们能见缝插针地听“书”,获得另一种读书体验;后者算得上是书评的推陈出新。如果真是用心甄别而不是出于商业目的的“王婆卖瓜”, 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传久传远、脱颖而出,也能帮助读者缩小选书的试错成本 。

20.文中画波浪线(蓝色)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复兴中学不少同学观看某电商平台的荐书短视频后,购买了《额尔古纳河右岸》《活着》等非娱乐性书籍。请根据以上访谈实录的内容,用三个偏正式短语概括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要求:每个短语不超过7个字。(3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戴礼记》中说:“事戒不虞曰知备。”意思是保持谨慎、警惕,以防范意料不到的事情发生, 叫做“备”。

请结合材料,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装,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A 【解析】A项中“所以自己写不出好诗”推断有误。

2.C【解析】 C项于文无据。览镜诗创作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和身份地位无关。

3.C【解析】 A项只写了对镜梳妆的动作,没有出现镜中像;B项描写的是镜子本身的昏暗,没有镜中的人物形象;D项以镜为喻,谈论要参照他人,反思自我的道理;C项写到镜中衰老的我和理想中美好但无人识得的“理想我”,二者产生冲突,最能体现材料二的观点。

4.①李白在诗中对“成诗”这一创作行为本身加以观照;(2分)②体现诗人因创作完成而心情愉悦满足(或体现诗人对自己创作才华的自信)。(2分)

5. (1)宋代诗人创作中的自我形象/宋代诗人自我意识的形成/宋代诗人对自我的强调、认知与建构(2分)(2)宋代诗人通过在诗歌中观照“题诗”“寻诗”等创作行为本身来凸显诗人自我的主体身份;(1分)通过“览镜自照”来认知与建构自我形象。(1分)

6.A【解析】B项“于是任务圆满结局”错。C项“坚韧”错。D项“内心的自卑”错。

7. D【解析】 D项“主要来源 ”错,这种文化气质的形成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积极豁达”错,没有“豁达”。

8.①引发作者对往事的回忆。当意外得知并认出所骑之马是自己所养之马后,白音宝力格情难自抑,展开了对往事的深情回忆。②使情节具有戏剧性。成年的白音宝力格又回到草原,试图找寻旧日恋人踪迹时,竟然得到昔日两人一起喂养的黑骏马,巧合中富含意味。③是文章的线索。黑骏马将人物和情节串连起来。④暗合白音宝力格成长经历,具有象征意义。小马驹被牧民额吉一家收养,成长为明星骏马;白音宝力格由寄养在额吉家的小男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畜牧业工作者。⑤成为白音宝力格情感抒发的载体。黑骏马见证了他少年时在草原上与额吉度过的美好时光,与索菲亚青梅竹马、自然纯真的恋情。(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9.表达风格:《黑骏马》热情奔放,《边城》优美婉约。(2分)

人性美:①亲情美:《黑》中,额吉对两个孙辈尤其是寄养在自己这里的白音宝力格疼爱有加,充满温情,真诚无私。《边》中爷爷对外孙女翠翠无限宠爱,和蔼宽容,细心守护。(或天宝兄弟虽然都爱慕着翠翠,却选择了为对方着想。)②爱情美:《黑》中白音宝力格铭记少年时代纯洁的爱情,兑现承诺,离开草原多年后仍然回来寻找索米娅,对她充满诚挚深沉的眷恋。《边》中翠翠与傩送之间的爱情纯洁质朴,丝毫不掺杂世俗的杂质。(每点2分, 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如《黑》中额吉对小马驹怜惜爱护,两位少年对小马驹悉心照料,体现出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边》中翠翠与黄狗的亲密和谐,也表现人和自然的和谐。 )

10. GLP三处【解析】意思为“不久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11.D【解析】 D项两处“度”意思相同。

12.B. 【解析】“乘车、行走、宴请时都有琴瑟之音的伴随”错误,原文为“在舆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燕处”指“闲居”时。

13.(1)书道(或“书术”)并不只是纵笔写字罢了,而是应该辨明字体并要全部通晓其中的意蕴。(“肆笔”1分“辨”1分,句意2分)

(2)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严(周密),性情刚正而不残暴,态度随意(随和)而不傲慢。(“栗”1分,“简”1分,句意2分)

14. 曾巩所谈音乐其实是礼乐,强化其在儒家教化思想上的功能;(1分)他认为礼乐可以修养内心,形成礼仪规范,养成高尚品德。(1分) 欧阳修认为音乐可以养神祛病,寄托情怀,排遣忧愁。(1分)

15.D 【解析】 [滚绣球]没有表现出窦娥的善良孝顺。

16.①曲词念白贴近生活,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表现在多用口语、俗语,不堆砌辞藻,明白如话。如“我只道官吏每还覆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中“每”“怎将咱”。②曲词念白符合人物身份、个性,人物情感真实自然。如“嘱咐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充分展示出窦娥作为儿媳孝顺婆婆的善良品性。③曲词念白依据情境转换自如。如【鸳鸯煞尾】唱词中间,窦娥忽然记起一件事,就用念白嘱咐父亲收养蔡婆,之后又接着用唱词衔接。(每点3分,任选两点得6分)

17.(1)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2)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3)示例: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箜篌引》(李贺)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木兰诗》

静若(如)处子,动若(如)脱兔。《孙子》

狡兔死,走狗烹。《史记》(司马迁)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古朗月行》李白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观猎》王昌龄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把酒问月》李白

兔寒蟾冷桂花白,此夜姮娥应断肠。《月夕》李商隐

金丹九转徒可闻,玉兔千年空捣药。陆游

18.顾名思义 纷至沓来(各1分,共2分)【解析】(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含义。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19. ①儿童游戏主题公园本着趣味性、互动性和安全性的原则,②以儿童游戏心理和场地面积为设计依据,③运用色彩、地形、水体等设计元素来建造。(每点 1 分,语序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20. 应改为:那就能让优秀的图书脱颖而出、传久传远,也能帮助读者降低选书的试错成本。【解析】第一处错误:“传久传远、脱颖而出”语序不当;第二处错误:“缩小选书的试错成本”搭配错误。(改对一处2分,共4分)

21. 答案:(1)您认为书籍在这个时代有何作用/价值?

(关键词:这个时代/当下 作用/价值 形式:必须是疑问句,句式不对0分)

(2)总有读者喜欢阅读非娱乐性书籍

(关键词:读者 非娱乐性书籍)

(3)这些现象对阅读/读者有哪些影响?

或:您能否评价这种现象对阅读/读者的影响?

或:请您评价这种现象对阅读/读者的影响。

(关键词:这些现象 影响 )

22.参考答案:新颖的推荐形式 较低的试错成本 向上向善的渴求(必须从视频、读者、书籍三个角度答题)

23. 【材料解读】

材料引《大戴礼记》“事戒不虞曰知备。”提出“备”的概念,备是准备、防备。充分而完整的“备”,包括意识、计划、行动等多方面,需要判断外界变化,也需要参考自身特点。小到个人的生涯,大到国家战略,都需要事先做好准备。有备则无患,反之则会陷入被动。

【参考立意】

1.居安思危,有备无患

2.备豫不虞,为国常道

参考译文

(一)

古代求学之人对于六艺,射术能够精通弓箭(武功)之事,还应当擅长宾主相见时的礼节。御术能够胜任车马之事,还应当懂得驱驰(策马快跑)的分寸。书术并不只是纵笔写字罢了,而应该辨明字体并全部通晓其中的意蕴。数术并非仅仅是布列算筹罢了,还要知道它的用处并完全掌握其中的方法。吉、凶、军、宾、嘉五种庄重礼仪的规定多至三千余种,六乐的礼节仪式真可说是微细繁多啊。噫!这是多么烦杂且令人操劳到如此地步!然而古代求学的人必能做到这些,真是难能可贵。

但在礼节中学习射箭御马之术,在乐曲中学习作战事宜,那么他们小时候在学校学习,长大后在朝廷参政时,对于各项军事技能本来就已修习好了。他们在家有私塾、在乡里有学校、在京都有国子学,学问上有老师的教导,言行举止上懂得仪容,衣食住行上有节制,几案、手杖上刻有铭文,器皿上铸有戒文。乘车时有和谐的銮铃之声,行走路时有悦耳的佩玉之声,闲居时则有《雅》、《颂》 之乐相伴。如果不是万不得已的原因,琴瑟不会离开身边。他出入进退、一举一动、所见所闻,礼仪规范都深入他的内心,这是他们礼仪修养达到细致入微的原因呀。

孔子说:“人的修养,从《诗》中兴发情感,在《礼》中建立规范,最终由《乐》的陶冶成就美德。”因为音乐可以用来感化人心而使人得到教化,所以说“最终由《乐》的陶治成就美德”。过去舜命夔主管音乐之事,以教育贵族子弟,说:“为人正直而温和,宽容而谨严(周密),性情刚正而不残暴,态度随意而不傲慢。”可见,音乐不只能除去邪气,还能够补救性格的偏执而归于中和。所以和鸾、佩玉、《雅》、《颂》琴瑟之音,没有特珠原因不可片刻离身,难道它们是虚设无用的吗?

(二)

我曾经得了过度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能医治好。不久在朋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如果只是)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达到了极点,大的是宫声,小的是羽声,按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一会儿又发生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凄伤而急切;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而和谐。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而大风雨又在夜晚来到;有时像怨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和睦地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和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那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用耳朵听出来,用手弹奏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内心的忧郁,抒发幽思,则感动人心,是极为深切的。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