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城区:奏起搬迁幸福曲 开启甜蜜新生活
□隋组轩
【资料图】
近年来,水城区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为目标,探索建立“三抓三好建五家”的基层治理工作模式,着力构建活力和谐“两个社区”,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社区治理效能。
依托“三抓”措施夯实社区治理基石
按照“各领优势、各尽其责、融合资源”的工作思路,水城区形成“区委区政府统筹部署+乡(镇、街道)牵头推进+部门协同作战+社区党组织具体落实+网格党小组遵照执行+党员联户优化服务”的六级共建共治格局。
抓优“领头雁”,迸发新活力。围绕基层党组织建设“五个基本”要求,实现安置区基层党组织全覆盖,结合社区换届,实施“乡贤回归能人补位”行动,全面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一肩挑”模式,补齐配强社区“两委”建制队伍,建立党员队伍、退役军人、大学毕业生、外出经商返乡人员“四本台账”,推行党委委员联系培养新进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导师帮带”机制,培育后备力量。
抓强“主力军”,提升战斗力。坚持以政治强、作风好、业务精为选人用人标准,配齐配强安置社区第一书记、驻村队员等;出台规范全区发展党员工作的若干措施,培养选拔搬迁党员到社区管理岗位锻炼;整合各类平台资源和师资力量,创新推出党员干部“党务、政务、业务、财务”“四务”培训,不断增强全区党员干部专业本领,提升工作质效。
抓牢“红纽带”,激发聚合力。建立领导联点、干部联户、贤能帮带等机制,落实领导包保责任制;调整优化社区治理网格,实行党员“一帮一”“多帮一”“一帮多”结对,推行“连心卡”制度等,不断规范社区党组织各项工作运行,凝聚安置社区治理合力,扎实推进搬迁群众后续帮带工作,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围绕“三好”目标 提升社区治理效能
水城区围绕基层党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就业创业等方面,明确目标任务、规范需求清单、出台政策措施,持续强化政策保障,制定实施《水城区高质量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方案》等文件,让搬迁群众搬得出、可致富、能融入,推动搬迁群众生计方式非农化转变。
围绕发展好,健全政策壮大集体经济。充分利用乡村振兴衔接、东西部协作等资金,谋划实施产业项目,选定2个易扶社区作为中央、省财政扶持资金1000万元的具体项目社区进行“输血”。将安置区优势资源、所发展产业项目资产确权给安置社区经营管理,支持和鼓励安置社区党组织兴办集体经济实体、统筹资源资产、领衔产业发展促进“造血”。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6种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探索“合股联营”“稳包统营”“飞地共营”“聘才专营”的“四营”方式,提出9条涵盖项目承建、财政支持、土地利用、税费减免、金融服务等含金量高的专项扶持政策为社区集体经济实现“活血”。
围绕治理好,多元整合精细管理架构。创新社区治理模式,坚持“多元共治”思维,从人防、技防等方面着手,深入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体系建设;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社区活动室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室),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形成社区治理的“共治格局”,推进易扶安置点法治宣传阵地建设和实施“雪亮工程”,组建社区治安联防巡逻队伍,及时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在社区探索建立统筹协调、议事协商、首问责任、矛盾风险研判预警报告处置等制度,打通“联户群众—联户长—网格员—社区综治中心—街道综治中心”双向反馈通道,实现“社区+网格+楼栋+十联户”精细化管理。
围绕服务好,优化服务致力民生保障。水城区立足实际整合资源,建成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设立社保、户籍、就业等服务窗口,配套建成陡箐镇东关社区、化乐镇红旗社区等8个标准化社区服务中心,为搬迁群众提供“一站式”便民服务。建成凉都“锦绣坊”、凉都“青创会”阵地,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为22所安置点学校增加学位,配备中小学教师;21个安置点医疗机构总建筑面积达1.61万平方米,配备251名医务人员;安置点5343户18172人纳入城乡低保,满足“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发展需求。
聚焦“五家”创建 构建社区治理格局
水城区立足于易扶社区民族文化、发展程度、社区规模等实际,将文旅、法治、致富等要素融入安居社区的全过程各方面,坚持以示范创建为突破口,着力推动“搭五桥建五家”工作,全力谱写易扶搬迁新篇章。
搭“感恩桥”建“奋进家”。依托党员“双报到”,组织开展“我学二十大·建功新征程”等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学习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民办实事、解难题的实际行动。
搭“致富桥”建“幸福家”。围绕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需求导向,组织开展各类培训14249人次,培训后就业1万余人次;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29629人,实现就业27581人,就业率93.09%,户均就业2.05人。
搭“连心桥”建“温暖家”。深入开展社区文化活动,大力推进搬迁群众身份、情感、文化、习惯、社会“五个融入”,通过评选文明家庭、勤劳致富模范、身边好人等,淡化搬迁群众“移民身份”,推动安置区和谐稳定。
搭“平安桥”建“和谐家”。强化工会、共青团、妇联领导互助理事会的社工组织建设,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市民意识培训,切实推进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确保群众安居乐业。
搭“融合桥”建“文明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建成2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图书室、5个乡愁馆、21个文化宣传栏、21个文体活动中心,丰富搬迁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水城区:奏起搬迁幸福曲 开启甜蜜新生活
□隋组轩近年来,水城区以“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生活好”为目... -
服贸会期间石景山区推出百万消费补贴,...
服贸会期间石景山区推出百万消费补贴,法海寺壁画真迹首开夜场 -
消息称特斯拉新款Model3或9月1日上市,...
根据此前的报道称,新款Model3将移除所有雷达,售价预计在20万元左右 -
中秋有感作文450字(中秋有感)
我是小前,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中秋有感作文450字,中秋有感很多 -
莫比乌斯恋爱观(关于莫比乌斯恋爱观简述)
,你们好,今天0471房产来聊聊一篇比乌斯恋爱观,比乌斯恋爱观简述的文 -
《英雄联盟》被喷烂了的“神话装备”,...
阿蒙|文喜大普奔!是时候重回召唤师峡谷了!在《英雄联盟》官方近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