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疯文学”火了 你怎么看?你知道什么是发疯文学吗?
“发疯文学”出圈:语无伦次的口语也是一种消费
最近,双11预售已开启,一些消费者与客服沟通、催发货的言语迅速“出圈”,引发热议,被称之为“发疯文学”。“发疯文学”,指的是一种极度夸张、无序、情绪饱满的文字句式。随着“发疯文学”的爆红,有商家看到了商机,顺势把视线投向该领域,借助网络平台推出了契合部分群体需求的周边产品,如“发疯文学贴纸”“发疯文学手机壳”“发疯文学T恤”“发疯文学表情包”等,销量也不俗。
最近,随着“双11”预售已开启,“发疯文学”在网上爆红。特别是,与“发疯文学”相关联的商品,也在网上热卖。然而,“发疯文学”的出圈,也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反思。有人认为,这种情绪宣泄式的语言,终究偏娱乐性,也可能会污染我们的语言环境。而在笔者看来,称这种语无伦次的口语为“发疯文学”,也是对文学的一种消费。特别是,这种“发疯文学”,毕竟与公共道德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即便其成为一种商品,也是一种“问题商品”。
从纾解压力的角度来看,追捧“发疯文学”及其商品,是一种比较极端的缓压方式,治标不治本。人们经常说的压力,往往所指的都是心理压力。因为生活方方面面的负担,都会给我们带来压力,而我们又不能逃避,所以我们要学会的是如何自己排压、减压。而追捧“发疯文学”及其商品,表面上看是在纾解压力,但实质上是在逃避现实和压力。特别是,一旦对“发疯文学”及其商品上瘾,容易产生心理疾病,在社会认知等方面误入歧途。
从社会文明的层面来讲,不管是“发疯文学”,还是“发疯文学”商品,亦或是“发疯文学”表情包,均有损现代文明,与道德精神相悖。追捧“发疯文学”及其商品,对个人来讲,不利于心理健康和素质培养;对社会来讲,污染了公共环境,有违道德规范和社会文明。
不可否认,当今信息社会,我们需要对网络文字给予更多宽容,尊重这些能够让人抒发情绪的文字。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丢弃传统优美文字的文明表达方式。
换言之,“发疯文学”仅是年轻人渲泄情绪的一种方式,“发疯文学”商品,也仅是掏空消费者钱包的一种经营手段,大家大可不必过度追捧。事实上,正确的减压方法有很多种,如找身边的亲友沟通、交流和开导,同好友喝茶、出门旅行,通过音乐、书画、运动健身等方式来合理科学减压,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更快乐地生活。而不是劫追捧“发疯文学”及其商品,这种另类方式,非但对减压毫无帮助,反而沦为“发疯文学”倾销语言垃圾的“垃圾桶”。
相关阅读
-
95后支教老师将后进班变成年级第一 你...
南京大学2022级硕士研究生陈腾飞:支教路上的小陈老师小陈老师名叫... -
感染HIV不等于得艾滋病 你知道什么是艾...
感染了HIV,还不是艾滋病?严格的说,感染了HIV还不是艾滋病。感染了... -
奥密克戎致病力已大幅降低 感染奥密克...
研究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致病力呈现几何级数下降自从2021年11月26... -
00后女生为艺考减肥20斤 这就是为梦想...
00后女生坚持1年减肥20斤!穿同一件衣服的时候判若两人近日,广东。... -
1岁萌娃坐透明电梯被吓到腿软 恐高是部...
带孩子乘透明电梯,孩子被吓得腿软近日,湖南长沙。宝爸带孩子乘透... -
警方通报夫妻因楼上扰民强行破门打骂 ...
西安警方通报一起非法侵入住宅案件:2人被立案侦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